宿舍收納方法※超強力吸盤掛勾
▲LIFE REPUBLIC 生活共和國 廚房強力吸盤掛勾系列
今天要來分享一個在外租屋的法寶,
從大學置到現在在外工作,
大概已經租屋6年多了,
租過好幾個房子,也看過好幾個房東!
房東大多數都有規定租屋期滿後,
房子恢復原本乾乾淨淨的!
所以免釘免鑽的無痕吸盤掛勾
真的是太~適~合~我了
我發現網路上有很多種吸盤掛勾種類,
根據以往經驗,就是怕吸盤不好用、吸盤不會吸的問題!
後來發現蠻多部落客都推薦 LIFE REPUBLIC 生活共和國
他們家的吸盤掛勾真的蠻多樣化的
▲廚房吸盤掛鉤系列
因為在都市裡租小套房,
可用空間都不大,
浴室吸盤掛勾系列是我最喜歡的,
地板面積不大,不可能全部放地上,
往牆壁擺放真的是善用空間
而且,我以後搬家一樣可以帶走所有吸盤掛勾
生活收納就靠他
居家收納的好朋友!!
不用在買一次
不會破壞牆面
強力吸盤掛勾好好用
▲轉角強力吸盤掛勾 |
▲吸盤毛巾掛勾架 |
▲強力吸盤杯架 |
▲浴室無痕吸盤掛勾 |
還有很多吸盤掛勾系列商品,
我個人喜歡這家吸盤掛勾架系列商品
P.S:官網訂購提供郵寄與超商取貨的服務唷
LIFE REPUBLIC 生活共和國
官網:https://www.life-republic.com
客服時間:周一~周五 09:00~18:00
▼強力吸盤掛勾教學▼
▼輕鬆一下看新聞▼
傳統狩獵+自然保育 部落+國家共管 來義鄉踏出第一步
2018年05月30日 上稿編輯: CLiao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報導
傳統部落生活中,狩獵、植物採集是區域糧食主要來源。傳統狩獵隱含的生態與自然資源管理智慧,長久以來是現代部落亟欲學習和恢復的傳承。近日,全台第一個以鄉為單位,跨部落成立、強調傳統狩獵的協會成立,並完成今年度狩獵申請,經屏東縣政府核可,從今年5月起至年底、長達8 個月的合法狩獵,為部落與國家自然資源共管踏出第一步,也宣告部落傳承決心。 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召集各部落重要狩獵者宣示共同管理獵區的決心。圖片來源:屏東林管處 自然資源自主管理 狩獵、保護兼顧
「屏東縣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成立目標,是兼顧自然資源永續與原住民傳統狩獵傳承,由林務局屏東林管處透過國家公園學會與屏科大野保所擔任平台,所輔導成立的自主管理狩獵組織,藉以與公部門協調,並提出合法且符合傳統文化需求的狩獵申請。
這不但是來義鄉首次,也是全台第一個以「全鄉」「跨部落」狩獵立案組織所提出的全年度狩獵申請案件,意義不凡。
屏東處指出,過去因現行法規中未能切實符合傳統文化需求,加上申請手續繁瑣、可申請狩獵區域受限等原因,來義鄉並未能成功申請狩獵案件。未來8個月合法狩獵期中,族人可針對傳統祭儀、生命禮俗(婚喪喜慶),以狩獵取得儀式所需。
來義鄉人口七千多人,是屏東人口最多的原住民鄉,原住民族比例佔95%以上,能整合全鄉意見,來義鄉長竇望義是重要推手;在鄉公所全力支持下,加上屏東林管處與學術團隊歷經半年、超過20場次的說明與溝通協調會議,才得以完成協會立案登記與狩獵申請。
目前協會已有超過170位會員,均為居住或設籍在來義鄉者。會員具備合法狩獵資格,但須遵守協會章程與狩獵公約,否則將喪失權益。
今年度通過狩獵核可的內容包含台灣獼猴、山羌、台灣野山羊、山豬、台灣水鹿及飛鼠等,共1600隻。狩獵區域為來義鄉境內新置山、來義舊社、棚集山、盆貿里山、溪樂格朗山、保和以山周邊,及南久保山以西山區,範圍包含國有林班地在內。 有所獵有所不獵 因為狩獵更要守護山林
近來各場次部落說明會的重點,除與會員說明通過申請的狩獵內容外,也加強溝通共同維護管理來義鄉山林野生動物資源之共識。例如,其中潮州事業區部份林班地劃為禁獵區,是保留讓野生動物繁殖及休養生息區域,包括區域內的數量日漸稀少的熊鷹,得以生息。 現代獵人還須學習野生動物監測!圖片來源:屏東林區管理處
如實回報獵況是盤點山林資源的重要工作,因此說明會中也提供簡易表格,方便獵人詳實記錄;狩獵者同時進行山林巡守任務,守護山林資源免於盜伐;最後配合學術單位進行動物族群監測研究,以利適時修正與調整可狩獵的種類與數量,達成野生動物族群永續的目標。
5月24日是最後一場的會員狩獵說明會,已於望嘉部落召開完畢。身為望嘉村人的竇望義指出,收獲獵物不藏私,而是依循傳統習俗與族人分享。
狩獵文化協會總幹事陳文山也提出未來成立各部落「狩獵英雄會」願景,希望能獎勵熱心提供祭品獵獸,協助傳統祭儀或生命禮俗這類對部落文化有貢獻的狩獵者,以找回排灣族傳統狩獵榮耀為目的。
屏東處長張偉頤表示,林務局與原住民應是堅強的「夥伴關係」,「永續」是雙方共同的核心價值。未來政府的角色將逐步轉為僅協助動物族群動態監測,希望由來義鄉開始逐步落實「以部落為主體」的自主管理狩獵機制,並借重原住民傳統山林智慧,加上現代科技,讓國有林自然資源及原住民族傳統文化都能永續傳承。 相關文章 發電前注意! 減少風機鳥擊不是夢 夜間「遷徙預報」全美上線 2018/05/29 年接3000隻 台北野鳥「救援部隊」工作解密 2018/05/29 211847 [nothing_1] 彰縣過半鄉鎮淪陷 三天噴藥全面撲殺荔枝椿象 2018/05/28 印度研究:80種野生動物遭野狗攻擊 近半發生在保護區內或周邊 2018/05/28 211839 [nothing_1] 建人工島發展東大嶼都會 白海豚慘被犧牲? 2018/05/28 211793 [nothing_1] 大安水蓑衣有兩型 復育不察幫倒忙 2018/05/24 生態保育自然資源管理原住民屏東來義來義鄉台灣新聞狩獵共管機制排灣族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畢竟是人的社會,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與貓先生、龜小姐,微曦中閱讀,斗室中寫作。個人粉專「小麻通訊」。